牛人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6314分 |
注冊:2006-8-14 |
發表:1919(1134主題貼) |
登錄:3002 |
|
|
高價收購小麥青苗?這事不要陰謀論,不要亂帶節奏! |
1500元一畝收購小麥青苗?這是要在中國制造糧食危機?
這幾天,網上流傳的收割小麥青苗的視頻,引起了大家關注。視頻顯示,整片看上去綠油油的小麥,在收割機的轟鳴中,大片被割倒。這些小麥青苗,有的已經接穗、麥子正在灌漿的關鍵節點上,從視頻傳遞的信息來看,這些被收割的小麥青苗,主要是拿去做青貯飼料。而種小麥的農民,則可以獲得1500元/畝的收入……
距離河南夏糧大面積收獲,只有二十多天,麥子正在灌漿的關鍵節點上,突然出現收購青苗做青貯飼料的私人收購商。再聯想到俄烏戰爭引發的糧食供應短缺,全球糧食危機加劇,不由人不“陰謀論”,懷疑是不是有人要在我們的糧食安全上動手腳了?有人評論:現在把青苗麥毀了換鈔票,等缺糧的時候十倍的鈔票換不回原來的麥子,拿著鈔票能填飽肚子?

這事的關鍵問題是三點:
1、收割小麥青苗的量有多少?有多少面積的小麥青苗被拿去做青貯飼料?
2、是誰在收購小麥青苗?這些機構有什么背景?
3、往年比如2019、2020、2021年,玉米和小麥做青貯飼料的量有多少?
以上三個問題搞清楚后,是真有人背后搞陰謀?還是網絡帶節奏搞陰謀論?就真相大白了!
一、青貯飼料是飼喂牛羊等家畜的優質飼料!
青貯飼料有著“草罐頭”的美譽,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玉米青貯飼料,用小麥青苗做飼料也有,但比較少見。實際上,歐盟地區小麥是主要的飼料原料之一。在我國,小麥也會替代玉米做飼料,據專家估算,每年有10%左右的小麥用作飼料。
小麥除了主要用作口糧外,還可以用來制作啤酒、白酒。但糧食畢竟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大局。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體,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職責和使命。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俄烏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疊加影響,全球小麥供應趨緊。
我國小麥連年豐收,庫存較多,完全有能力保障國內小麥穩定供應,但大豆對外依賴程度較高,玉米供應相對偏緊,在當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糧食進口安全面臨嚴峻挑戰。今年我國只有實現糧食穩產的目標,才能從容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個別農民賣青苗的行為就顯得“陰謀論”了。
聽聽業內人士怎么說:
山東省魯西黃牛原種場負責人高翔,養牛幾十年,他說:用小麥作青貯,可以是可以,但是成本太高,不劃算,現在用作青貯飼料的主要是玉米,每畝青貯玉米的生物量一般是3噸多,青貯玉米的營養要比青貯小麥的營養高,而養殖企業收購一畝青貯玉米的價格一般在1200元到1300元,F在的小麥才剛開始灌漿,沒有多少營養,只是一種草,而且一畝小麥的生物量也就一噸多,1500元買一噸草,成本太高了。
圣牧乳業負責養牛的燕生茂,在奶牛養殖行業工作多年,他說:1500元一畝小麥青苗,即使按一畝地產兩噸生物量來算的話,一噸也得750元,如果再加上青貯的費用,一噸青貯小麥的價格得800元,而他們去年購買的青貯玉米的價格,才720元左右,而且青貯小麥在營養轉化上,也不如青貯玉米高。
二、是誰在收購小麥青苗?這些機構有什么背景?
無論是養殖戶還是行業專家,都認為“大面積”收購小麥青苗有點反常。到底有多少面積?是誰在以高價收購小麥青苗(1500元是真的?)從目前網絡上的各種分析看,一種說法是一些農業機械公司借此炒作推銷自己的機械產品;一種說法是有外部勢力企圖擾亂我國的糧食安全生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確實有個別養殖戶飼料準備不足、需要高價收一點兒小麥青苗作為補充,但是這個量應該不會太多。
無論如何,這樣的事不會大面積發生,因為沒有這么大市場需求支撐;這樣的事兒也不允許大面積發生,因為這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口糧安全。
三、針對割青苗的問題,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
各地應該進一步全面排查,對毀麥開工、青貯小麥等各類情況,要心里有數,對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要解決好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的關系,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要加大政策供給力度,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農民政策保本、經營增效,讓農民獲得合理的種糧收益,使他們不至于為了眼前利益犧牲國家糧食安全大局。同時,地方要黨政同責,承擔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把支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堅決杜絕割青苗現象的蔓延。
農民割青苗現象并非今年首發,以前也發生過。有的農民把小麥青苗提供給公司制作麥穗工藝品,有的農民把青苗賣給養殖戶做飼料。今年在國際糧價的帶動下,國內糧價水漲船高,目前小麥價格已經突破每斤1.6元的歷史高點。國內糧價上漲,可以讓農民獲得比較好的種糧收益,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上漲,導致種糧成本居高不下,嚴重擠壓種糧農民收益空間。從經濟利益看,賣青苗的收益高于賣籽粒小麥的收益,極個別農戶選擇了賣青苗。
需要警惕的是,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但一些地方以開發的名義占用耕地的情況仍然時有發生。今年國家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要堅守耕地紅線更是難上加難。各地一定要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依法科學統籌城鎮化發展與耕地保護,促進城鄉高質量發展。
日本產品長期頻繁大規模造假,為什么名聲一直那么好?
外蒙古獨立是沙俄或蘇聯造成的嗎?
如何從哲學的高度看待俄烏戰爭的性質?
把“龍”翻譯為“dragon”是中國形象對外傳播的大敗筆!
其實,這樣的“陰謀”糧食戰爭,在戰國后期秦王嬴政就搞過!
與三晉“魏、趙、韓”之間的經濟戰爭。
秦國軍隊與趙國長期對峙,導致趙國軍隊的銅鐵資源變得稀缺,而趙國對銅鐵的需求爆炸,也導致了銅鐵“供不應求”連鎖影響諸國,銅鐵商機的出現,加上奸臣郭開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秩序,使得銅鐵價格的暴漲成為了必然的趨勢,并席卷了中原三國。
一車銅鐵的價格上漲到了百金,是平常的一百倍,這種暴利就吸引了各國的農民不再耕地,而是集中所有的時間,去冶煉銅鐵,再賣到趙國賺取利潤。
殊不知,這恰恰就掉入了秦王嬴政的圈套。因為三晉列國的農民荒廢農務,必然會導致第二年田地里顆粒無收,各國陷入糧荒,再成饑荒,最終會導致本國的農民紛紛外逃,流入秦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