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zx1 |
|
等級:論壇騎士(三級) |
積分:2172分 |
注冊:2009-5-20 |
發表:638(389主題貼) |
登錄:944 |
|
|
外蒙古獨立是沙俄或蘇聯造成的嗎? |
1945年蘇聯在外蒙古操縱的獨立公投,被廣泛視為外蒙獨立的起點。但蒙古國人不同意,他們把民族獨立的起點拉回到1911年。在2011年蒙古國舉行了一系列紀念獨立100周年的活動。
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沙俄和蘇聯要為中國失去外蒙負主要責任,如果沒有沙俄的挑動與支持,那么外蒙不會尋求獨立并獲得成功。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幾乎成為不證自明的歷史。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外蒙獨立的主要責任,并不在沙俄,沙俄對外蒙古獨立所起的作用被嚴重夸大了。
外蒙獨立,大體經歷了清朝對外蒙民族分治、清朝后期剝奪外蒙的自治權未果、辛亥革命驅除韃虜、民國軍閥割據無暇顧及、日本侵略中國外蒙公投獨立、國民黨政府承認外蒙獨立,等幾個關鍵歷史節點。
1644年滿清入關建制,隨后根據歸附時間早晚和統治需要,將廣袤的蒙古地區分為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內屬蒙古各部受朝廷指派的官員直接管理,外藩蒙古各部則與大清維持藩屬關系。
1660年開始,外藩準格爾部崛起,在一代草原雄主葛爾丹大汗率領下,攻打其他各部落。外蒙其他各部求援大清。清廷派兵協防,康熙大帝一度御駕親征。
1696年清廷大敗葛爾丹,清朝將整個外蒙納入大清版圖。
準格爾部雖被平定,但漠北外蒙人的強悍讓清廷從未放下忌憚和防備。在推動內蒙融入中原的同時,清朝歷代都對外蒙實施“封禁”,換句話說,就是民族分治。
這種制度下,外蒙各部都被劃分為旗,各旗之間嚴守邊界,不得越境放牧。內地漢民遷入外蒙,也是另設府縣,與當地蒙古各旗分治,即所謂“分疆別界,各有定制!
如此一來,外蒙雖然一直臣屬,但從未與中原內地形成文化認同,也未對多民族國家的大清形成國家認同。
外蒙丟失,主要還是晚清與北洋政府的責任
清王朝統治集團,以慈禧太后這樣的準文盲為代表,極其昏庸,敗招頻出,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其對待外蒙的所作所為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本來,外蒙地處偏遠,享有一定的自治地位,外蒙與朝廷也基本沒有什么大的矛盾,沒有獨立傾向。
庚子事變后,聲望掃地的清朝開始逐步推行新政。新政本來早就該推行,由于慈禧集團的延誤,拖到慈禧臨死前年才開始,而且,在滿清沒落貴族的主持下,新政的推行方式與內容多有不堪。在外蒙的新政,可謂是多此一舉,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1909年派駐外蒙的辦事大臣三多,不辨菽麥,顢頇無能,卻又剛愎自用一意孤行胡折騰。三多推行的新政,一方面加重了外蒙人民的負擔,導致民怨沸騰,另一方面,他借著新政的幌子,試圖剝奪外蒙的自治權利,搞“行省化”,蔑視外蒙領袖哲布尊丹巴活佛。這導致外蒙離心傾向激增
可以說,沒有三多在外蒙的胡折騰,外蒙獨立運動本不會發生。
1911年大清皇權崩塌。辛亥革命初期,革命軍打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綱領。蒙古王公貴族聞之心有余悸!叭跣∶褡遄灾巫詻Q”思想也傳進來,更加劇了他們的離心傾向。
1911年11月30日,外蒙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宣布獨立,建立大蒙古國。外蒙獨立正式拉開序幕。
1912年民國建立。在全國上下強烈要求下,袁世凱出兵外蒙,瓦解了當地分裂勢力。
內地革命黨人反對腐朽的清朝統治,建立了民國,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之舉,但是,他們眼界狹隘,根本沒有后來新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建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宏大視野,反而秉持狹隘的漢本位主義,對邊疆少數民族問題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他們一度打出“漢地十八省”旗幟,要“驅除韃虜”,這刺激了邊疆地區的離心傾向。后來意識到有大問題,才又改為提倡漢滿回藏蒙“五族共和”。

辛亥革命后,哲布尊丹巴集團借機推行外蒙獨立,驅逐辦事大臣三多。但是,令哲布尊丹巴集團失望的是,沙俄并沒有積極支持他們的這一行為,而是依舊承認外蒙是中國領土,只是要求保留自治地位。與此同時,民國也用“五族共和”和“保留自治”來挽留外蒙。
很快一戰爆發,沙俄更是無暇東顧。
1915年6月7日,與沙俄簽訂了《中俄蒙協約》外蒙放棄獨立,保留自治權。協議規定,中國享有對外蒙的宗主主權,外蒙由中俄共管。
事情到了這一地步,對中國來說,本來已經有了轉機,只要尊重外蒙的自治權,不重蹈三多的覆轍,那么外蒙獨立就不會再發生?墒,北洋政府不光不懷柔,反而一味逞強施威,其后來的一系列低劣操作,毀了大好局勢,活脫脫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沙皇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旋即進入內戰。這時候,北洋政府一方面拒絕新生的蘇俄政權的示好,一方面企圖剝奪外蒙的自治權,將外蒙行省化,即重新搞三多那一套。
1919年10月,北洋軍閥徐樹錚率軍進入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強行剝奪了外蒙的自治權。這一行為,極大地招致了外蒙各階層人民的仇恨,外蒙獨立的火苗再次被點燃。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將自己管轄的三個師四個旅全部投入到關內的戰場,僅剩下褚其祥第25旅4000余人防守庫倫。
1921年1月,沙俄血腥男爵恩琴率領5000余人分三路進攻庫倫,褚其祥奮力抵抗,激戰了14天傷亡嚴重,但是自己手中沒有援軍,而其他軍閥也各懷鬼胎,財政不出錢就不會援助。此時的北洋政府舉債過日,而當時張作霖的奉系軍隊距離庫倫不到500公里?梢娭狈铍p方都是在擺姿態,沒有任何實際行動。
1921年2月3日,庫倫終于陷入敵手,隨后更多地方也相繼陷落。恩琴再次宣布蒙古“獨立”。恩琴自封自己為外蒙古親王。
蘇俄當局也一直密切關注著外蒙的局勢,1921年3月18日,蘇俄致電北洋政府,要求共同剿滅恩琴,但是當時的北洋政府無暇顧及給謝絕了。
1921年5月25日,蘇俄紅軍同恩琴在恰克圖一帶展開了決戰,結果恩琴打敗,退守庫倫。
1921年6月15日,蘇俄再次致電北洋政府,徐世昌、靳云鵬感覺到事態嚴重性,一面催促張作霖快些出兵,一面又要解決熱河爭端。此時恰逢湖北發生兵變,全國注意力都在王占元這里。之后蘇俄派兵進入外蒙,圍剿恩琴,7月6日占領庫倫,恩琴全軍覆沒。
顢頇的北洋軍閥,一方面不自量力耀武揚威,篤信靠武力就可以平定外蒙,一方面,他們卻又各懷鬼胎,在內地大搞內戰,根本無力派遣足夠武力進駐外蒙地區。

從1919年10月到1921年2月,不出兩年,北洋政府派駐外蒙的軍隊,就相繼被白俄軍隊、外蒙古人民革命黨以及蘇俄軍隊所驅逐,北洋政府與各路軍閥對此無計可施、又放任不管。外蒙獨立難以挽回了。
晚清與北洋,從三多到徐樹錚,對外蒙大搞大民族主義壓迫,促使外蒙離心傾向暴漲。晚清北洋通過對外蒙削弱自治、搞行省化來鞏固統一的頑固企圖,最后弄巧成拙適得其反,讓中國失去了外蒙。
《中俄蒙協約》中國享有對外蒙的宗主主權,外蒙由中俄共管。但是此時的直奉兩派軍閥,互相傾軋,各謀私利,忙于內斗。張作霖雖為蒙疆經略使,卻不真正承擔履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蘇俄借穩定局勢之名,長期在庫倫駐軍。幫助親蘇的蒙古人民黨創始人喬巴山在1921年建立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1924年6月,喬巴山改國號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以1911年為獨立紀元,首都庫倫改名烏蘭巴托。
1945年8月14日,“臨!苯尤瓮忾L的王世杰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規定蘇聯承認中國在東北和新疆的主權,支持蔣介石領導下的中國統一。中國則同意外蒙舉行獨立公投。
日本戰敗投降兩個多月后的10月20日,外蒙如約舉行公投,當地民眾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簽字方式投票。這次實名制+現場威脅性的公投結果顯示,97.8%的公民贊成外蒙獨立。但聯合國派去的觀察員,都不承認投票結果。
1946年1月5日,國民黨政府宣布接受公投結果,承認外蒙獨立。
今天,很多自媒體把徐樹錚吹成了收復外蒙的民族英雄,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如前所述,外蒙本來已經于1913—1915年放棄了獨立,回歸了祖國,即1919年徐樹錚去外蒙時,外蒙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何來收復外蒙?徐樹錚所干的,并不是收復外蒙,而是背信棄義取消了外蒙的自治權而已。恰恰是徐樹錚的這一行為,讓本已消停的外蒙獨立重新又恢復起來,直至成功。
徐樹錚不是民族英雄,而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打著維護統一旗號實則導致喪土失地的民族罪人。
在外蒙問題上一味指責沙俄,實際上就是在替慈禧、北洋、徐樹錚以及蔣介石推卸責任
今天,網絡上有不少人又在鼓吹取消民族區域自治、搞行省化,這實際上不過是在重蹈晚清北洋在外蒙問題上的失敗做法。用粗暴的極端化的做法來維護統一,恰恰會導致分離主義傾向增強。殷鑒不遠。
對比三多、徐樹錚這些愚蠢而又極端的昏官昏將的胡折騰,就會越讓人感到新中國高舉民族團結大旗的創舉才是真正維護國家統一的智慧之舉。
俄烏戰爭之際,我們了解一下琉球獨立運動…
由西安城管用喇叭驅離職業乞討老人而想到的社會治理改革
振興東北:建立東北特區,實行新時代計劃經濟!
毛主席為何一輩子批孔?毛遠新說出真相
俄烏戰爭該如何正確定性?俄羅斯是不是侵略烏克蘭?(見第12樓)
|
[本貼被作者本人于2022/4/22 21:34:50編輯過] |
|